中国冶金科工集团2008年十大新闻
来源:中冶集团
作者:新信中心
发布时间:2009年02月03日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跻身世界企业500强
美国《财富》杂志7月9日发布了2008年度世界企业500强排行榜,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以175.15亿美元年营业收入(2007年度)首次跻身其中,位居第480位。中冶集团“2010年进入世界企业500强”的奋斗目标提前两年实现。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1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金阳与中冶集团董事长、中冶股份公司董事长刘本仁为“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宣告由中冶集团和宝钢集团作为共同发起人设立的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时,中冶集团和中冶股份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也调整到位。标志着中冶集团在股份制改造工作方面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中冶人团结一心勇担责任抗击罕见灾难
“5.12”汶川8级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冶集团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员工立即投入抗震救灾,同时中冶成工、中冶实久等中冶在川子公司在开展自救、恢复生产的同时,抽调人力、物力赶赴重灾地区。集团各级企业和广大员工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共计4854.25万元,广大党员踊跃缴纳“特殊党费”722.65万元。团员青年募集“扬起希望——汶川大地震专项救助基金”共计28.25万元。充分体现了央企的社会责任,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在此次抗震救灾工作中,中冶集团有4个集体、5名个人荣获中央企业抗震救灾先进,中冶实久、成工、天工、建工、华冶资源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35人在抗震救灾一线入党。中冶集团打造创新型企业成果显著
全年全集团新申请专利1100件,其中发明专利500件,获授权专利410件,在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大型企业中位居12位。国家体育场工程、北京奥林匹克篮球馆工程、宝钢1880mm热轧带钢工程、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北京金融街B3大厦工程等五项工程喜获2008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组织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评审,共评出特等奖3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39项。目前,中冶集团自行制订的创新企业论证标准,在中央管理大型企业集团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创性,2008年有中冶东方等13家单位通过中冶集团创新型企业标准验收,这对于中冶集团打造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008年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中冶赛迪、中冶南方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至此,包括已经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中国恩菲和中冶长天,集团共有四家子公司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将为集团培养、使用和吸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创造条件,同时有利于推动集团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层次的人才交流和技术合作,这充分证明了集团的科研开发实力和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并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冶集团为北京奥运做出巨大贡献
在由中冶集团参建完成的国家体育场,于2008年8月8日举行了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奥运建设中,先后有中冶建研总院、中国京冶、中冶宝冶建设、中国一冶等数家中冶子公司凭借专业技术和管理优势,承建了“鸟巢”工程、五棵松篮球馆、国家森林公园等工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全国、全世界面前展现了中冶品牌的形象和实力。中冶置业承担央企社会责任开城市保障住房建设先河
中冶集团积极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冶置业开创性地与政府、金融机构构建合作新模式,在土地一级开发和保障性住房领域已经与南京形成了长期友好的合作,至今已有南京滨江大道南延项目、南京下码头和南京河西莲花村等大型项目。11月4日,中冶置业作为南京“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的官方合作伙伴之一,承办了题为“和谐的城市化与可承受住房”的分论坛,为中冶品牌国际化增色不少。中冶集团“走出去”再结硕果
5月25日,备受全球矿业办瞩目的阿富汗艾娜克世界级特大型铜矿项目合同正式在阿国首都喀布尔签订,开创阿富汗精炼铜的历史。这是中冶集团贯彻“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新硕果。年底,巴基斯坦的杜达铅锌矿成功投产,巴新瑞木镍钴矿项目的瑞木河大桥举行盛大的通车典礼。资源开发作为中冶集团的新动力,已经开始带动中冶其他关联产业发展。统一中冶文化核心元素,企业文化软课题研究取得初步成果
2008年是中冶文化提升年。中冶文化建设坚持“共同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MCC统一标识”四统一与“推进亚文化和跨文化建设”两大核心内容,立足高位认识和打造中冶文化。召开了首届中冶传媒发展论坛,进一步统一了中冶文化核心元素,突显企业传媒的平台和载体功能。发行首部由子公司员工编著的《解读中冶企业精神》,用丰富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敬业”、“忠诚”、“团结”、“进取”的中冶精神。整理和发布了《中冶文化软课题研究成果汇编》一书,该书是中冶集团实践“创新提升、做强做大、持续发展、长富久安”总战略的文化积淀,为中冶集团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强做大奠定了文化基础。中冶集团与银行战略加强合作为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1月23日钓鱼台国宾馆,中冶集团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100亿人民币的信贷合作协议。这既显示了银行对中冶集团“走出去”和国民经济建设所作贡献的肯定和支持,也是中冶人开启新思想,履行国家“走出去”战略和国家廉租房建设这项民心工程的新起点。2008 年集团获得综合授信总额达1192亿元人民币和175万美元,中长期贷款授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达到364亿元,从而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使集团在金融机构的形象持续改善。认真分析经营形势,积极应对经济危机
12月22日至23日,中冶集团、中冶股份公司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分析全球经济形势、企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及2009年重点工作,积极谋划应对危机和企业发展的策略。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统一了认识,统一了步调,找准了公司发展中的障碍和要关注排解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振作了精神,明确了思路,为开好集团2009年工作会议、扎实有效地做好明年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