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世界金属导报》聚焦中冶京诚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来源:中冶京诚 作者:中冶京诚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21日

  9月19日《世界金属导报》报道中冶京诚“13MN冷剪研发与应用”科技成果荣获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7月6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在张家港组织召开冶金科学技术奖评选会议。由中冶京诚旗下北京京诚瑞信长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申报的“13MN冷剪的研发与应用”科技成果进行了答辩审查,通过近40名权威专家的评选讨论,最终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并被授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该冷剪机是国内首台自主研发制造的13MN冷剪机设备,在国家推动产业政策调整、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大大促进了钢铁企业采用控轧控冷等新工艺进行产品升级,使生产高强度螺纹钢筋成为可能。研发人员在原有冷剪的基础上,深入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总结现有设备和国外同类产品存在的问题,对设备结构进行了创新,大大提高了生产作业率,使高强度螺纹钢筋的产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降低了剪机的维护量和劳动强度。该成果为企业的产品升级改造提供了一种低投入、高收益的解决方案。

  在基于CAE精准化设计理念下,研发人员开发出了紧凑式箱体及滚动与滑动轴承相结合的新型传动结构,提高了大剪切力下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提升了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和承载能力。整个项目有三点创新:

  1、国际上首次开发出的气路增压系统,解决了大剪切力下,制动器、离合器结合能力弱的难题。气路增压系统的开发使制动器、离合器传递更大的扭矩,同时改善制动器、离合器中摩擦片的贴合状态,减少半离合的概率,这大大提高了摩擦片的使用寿命,提高剪机的作业率。

  2、多自由度剪刃更换装置可使冷剪更换装置与剪刃运动组件在工作状态下完全脱离,杜绝了工作时相互碰撞的风险而造成剪机部件的损坏。

  3、自适应剪刃侧隙调整机构打破了传统刚性连接的概念,引入弧面柔性连接,可大幅吸收剪机工作时产生的冲击载荷,有效的保护剪刃侧隙调整机构不受损坏。

  该成果已在多家大型钢铁企业成功应用。自2014年以来,13MN冷剪相继在鞍钢大型厂、抚顺新钢铁等企业投运,使用情况良好,使生产线的低温轧制和控轧控冷的节能新工艺得以充分发挥。而且,随该成果开发的多自由度剪刃更换装置、自适应剪刃侧隙调整机构等部件投产使用以来无损坏,使用情况良好。用户获得经济效益显著。13MN冷剪取得了多项专利,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多次获得政府科技专项资金支持,打破了大剪切力冷剪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股票信息
  • 中国中冶 A股 [601618]
  • MCC H股 [01618]

中冶微信号

轻推

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投诉登记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平台入口 | 网站调查 | 版权信息 | 隐私与安全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解答 | 投诉咨询 | 纪检监察
电话:010-59869999 传真:010-5986998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28号
中冶集团版权所有 © 2021 京公网安备110401300039号 京ICP备14039545号-1 京ICP备20200470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