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报告:一家冶金工程企业怎么“+互联网”? 不只是电商
来源:国资报告
作者:蒋皓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5日
一家冶金工程企业怎么“+互联网”? 据第九期《国资报告》报道,中冶集团做了三个方向的探索,不止是电商。
十九冶四川富邦1000万件制动鼓制造项目。2014年9月开始,十九冶所有机械设备、主要物资全部上电商平台,2014全年通过电商采购比例达72%,节约成本2300万元。
电商平台颠覆了传统采购模式,推动了中冶采购系统降本增效。中冶集团于2013年完成采购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十九冶先行先试,11月在南京分公司、武汉分公司、成都钢结构分公司试点电商平台采购三大类:水泥、钢材、电缆。2014年9月开始,十九冶所有机械设备、主要物资全部上电商平台,2014全年通过电商采购比例达72%,节约成本2300万元。 随着企业跃升到百亿级,中冶优选了一批有实力、服务能力强、货源有保障的可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截至目前,十九冶电商平台上共有供应商426家,其中有中国五矿集团、浙江物产金属公司等世界五百强。 基于互联网的采购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采购的仓储、物流等诸多问题,更推进企业廉政经营,为企业降低了管理成本、规避了发展风险。2014年十九冶电商平台采购占比达到72%,2015年上半年,电商平台采购占比78%;电商平台采购的增长,带来的直观收益是采购成本的降低:2013年,节约采购成本1690万元,2014年节约采购成本2300万元,2015年上半年节约成本2300万元。 在电商平台上,十九冶的物资采购从立项开始,招标、询价、发布、投标、开标、议价、三方确认、中标公告、合同签订、合同执行跟踪等全流程都在互联网上完成。所有项目操作都在系统中形成备案,全流程可查,并且可以进行全面分析。其中立项必须经过两级审核,计划报送经过三级审核,每单采购投标单位不少于三家,开标现场必须有纪监委、审计、费控、采购和项目部负责人等同步连线视频完成,开标后在现场再多轮议价,然后经使用单位对价格确认签字后方可签订合同。 二十二冶采购电商平台于2014年1月15日上线,包括海外项目在内。虽然起步较晚,但在中冶集团的正确指导和二十二冶各分子公司的参与支持下,发展迅猛,已经成功注册了供应商1562家,建立组织机构419个,注册人员1432人,正在形成覆盖全国的物资供应网络体系。 二十二冶集团采购中心组织建立了包括62个大类、1029个中类、7487个小类的物资分类标准目录,该目录涵盖了公司业务范围内的所有设备、材料和服务,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统一和标准化的物资分类标准和编码体系,为完善统一平台基础配置,规范平台采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电商平台这种不谋面的交易,在网上公开采购信息,公开采购流程,避免了交易双方有关人员的私下接触,使采购工作能够在阳光下进行,真正实现了采购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杜绝了采购过程中的腐败。 另外,线上采购是密封报价,是一种现代化的公开招标采购形式,与传统的物资采购方式方法有着根本的区别。物资采购部门将计划的提报、供应商报价、采购方案等全部在网上留下记录,变事后检查为过程监控。 截至目前,二十二冶集团在中冶电商平台已提交采购计划3308份,签订采购合同1740份,平台累计采购总金额15.82亿元,平均报价节约比例6.681%,报价节约资金1.13亿元。 上海宝冶集团自主研发的“宝冶云平台”,经过长达近两年的探索开发与逐步完善,用汗水和智慧实现了工程项目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 在施工进度控制方面,“宝冶云”能根据进度计划及现场实际进度进行4D工序模拟,不同颜色的标注使工程进度状况一目了然,方便管理人员及时调整工序安排。另外,“宝冶云”根据BIM模型中的构件种类、尺寸、类型等信息进行工程量统计,自动生成明细表,并结合预算定额,生成5D成本曲线,辅助工程概算、预算及竣工结算工作,达到控制经济成本的目的。 “‘云技术'以其计算、协同、共享、可视等特点,推动工程项目完成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过渡,实现从各自为战向多方协同的转变,让项目管理变得更加简单高效。‘宝冶云平台'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不断改进和完善,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其应用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涉及的用户也会越来越多,为工程项目的管理提质增效。”上海宝冶集团总工程师刘洪亮说。 “总承包单位在管理各个专业分包时,通常很难明确工作界限,造成施工工序的遗漏,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同时项目各参建方缺乏有效交流和信息互通,无法形成战斗合力。”上海宝冶集团副总工程师、BIM中心主任龚利文把平台比作一个“大池子”,项目各方从四面八方向这个“大池子”里不断融合,并产生各种“化学反应”,改变了以往单打独斗的场面,用他的话说,“所有的问题都拿到池子里去‘融一融'。” “上海宝冶集团作为具有施工总承包‘双特级'资质的大型国有企业,‘宝冶云'依托其几十年的项目管理经验,可为客户提供多个项目文档管理架构样板,还能根据用户需求‘量身定制'相应的模板,提高了整个项目的标准化作业水平。”上海宝冶BIM中心技术负责人李桦如是说。 目前,上海宝冶集团已经在珠海十字门项目、苏州高新金鹰商业广场、上海真如A6地块、河南安阳钢厂等15个大型项目中全面部署应用“宝冶云平台”,并实现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项目管理策划阶段,“宝冶云平台”就开始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控,涉及项目的合同、成本、质量、进度、物流、资金、工程资料、工程分包、工程洽商、预算决算、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数据信息,保证进度、质量及生产安全按约定执行,直至项目结束,流程管理和过程控制“无缝对接”,各个环节“紧紧相扣”,模块之间数据“高度耦合”。 随着手机持续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人们的碎片时间已经成为营销宣传的黄金时间。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兴起,个性传播在中国呈现出千姿百态,也为产品营销开辟出自由翱翔的新空间。2014年初,随着北京“中冶•德贤公馆”登台亮相,中冶置业正式开通了官方微信,开始了通过自媒体营销平台推广项目的首次尝试。 就目前国内移动互联市场而言,通过微博和微信两种自媒体工具,借助消费者的碎片化时间+朋友圈层关系营销,整合传播时间和空间,已成为新常态。 为了保证微信内容的质量,且不给客户以“硬广告”的感觉,“中冶•德贤公馆”推送到微信平台的内容都要经项目公司严格把关,评估传播效果;其二在于推广方面,北京“中冶•德贤公馆”微信平台采用线下一对一的推广方式,采取加微送礼、来访客户关注、巡展推介等活动提高微信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时至2014年春节,“中冶•德贤公馆”从幕后一步跃上台前,第一声温和的问候便是“年味儿回归”。在当代人年味儿认知淡漠的时候,德贤公馆的做法是简单而直接的,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每天以老黄历的设计版面讲述“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等传统风俗,简单来看是趣谈春节民间风俗,实则是对于项目所在区域的人文内涵的有力表达。 年过三十,这场年味的盛宴马不停蹄,从初一至十五,每天一则祝福性的生活情境演绎让受众耳目一新。整个年关中,很多人因祝福信息的制作精美、年味十足,而以“中冶•德贤公馆”的微信稿为祝福内容转发给亲友。这使得“中冶•德贤公馆”的微博、微信平台不仅成为项目信息的发布平台,更成为一个具有实际功用的关注平台。在关注者的日常文化生活中形成习惯性依赖,为市场营销打造出良好的开端。 新春佳节之后,“中冶•德贤公馆”真正实现了对应圈层的二次传播。此时,项目的宣传话题从年味儿文化转向北京南四环的绝版价值、京城南脉的文化底蕴、传承与新生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冶置业品牌下的建筑品质。这些信息在项目所积攒的关注圈层中产生“发酵”,以“中冶•德贤公馆”官方平台的信息为起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在频繁转发中实现了信息的个性化,面向广泛大众时,仿佛自己熟知的人面对面讲述关于“中冶•德贤公馆”的故事。 二次传播的起点人群中,有不少“意见领袖”及营销团队中的城市精英。这类人群中的每一位背后,都有着购买力与品位符合项目销售标准的一个实体圈层。以项目为话题的讨论在这类圈层中形成,最终促成更广泛的关注和购买意向。 (本文转自《国资报告》,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TQyODA5MA==&mid=223548477&idx=2&sn=d97b80140e2ef463f260156f2ad5a202&scene=1&srcid=0924y8vqFlYxvof2mmOcIhs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