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报道中冶建设天津和苑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情况
来源:中冶建设
作者:仲珺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4日
《天津日报》报道中冶建设天津和苑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情况
中冶建设天津和苑保障性住房项目
9月7日,天津市委员会机关报《天津日报》以《宜居经适房 处处有阳光——走进红桥区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项目现场》为题,用现场走访中冶建设董事长、总经理邹宏璐的形式报道了中冶建设天津和苑新城的建设情况。报道详实具体,真切生动。
在报道中,中冶建设董事长、总经理邹宏璐向《天津日报》的记者介绍了中冶和苑新城的建设情况、项目亮点、设计理念、房屋质量及组织施工情况。报道称,和苑新城是名副其实的拆迁居民的专享高档住宅,和苑新城项目在天津市保障房建设工作中实现了新的突破,“以人为本”的宗旨在和苑项目落到了实处。
由中冶建设开发建设的天津和苑保障性住房项目自2009年正式启动以来,在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和苑项目起步区C区27栋楼基本建设完成,4300余户居民入住在即;二期工程也将于2012年陆续建成入住。中冶建设将一如既往地履行承诺,用良心承担责任,用品质铸造未来,以负责任的企业精神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彰显央企风采!
附《天津日报》报道稿
宜居经适房 处处有阳光
——走进红桥区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项目现场
本报讯(记者 廖晨霞)穿过西北半环快速路,记者来到了位于南岭道的和苑新城项目现场。在这里,20余栋外观大气、整洁的高层住宅楼已全部建成,宽阔的楼间距、完善的配套公建及道路设施、色彩绚丽的绿化景观,让记者误以为走进了某个高档住宅小区,而不是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项目的现场。
和苑新城项目是经天津市政府批准,由红桥区与中冶建设高新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冶建设)合作,为保证京沪高铁天津西站交通枢纽工程建设用地需要,妥善安置站区动迁群众而建设的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项目。起步区总用地70公顷,总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总投资80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安置拆迁居民1.8万余户。
“和苑新城起步区分为ABCD四个区域开发建设,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一期C区。”中冶建设董事长、总经理邹宏璐向记者介绍,“C区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共建有27栋26层至30层的高层住宅楼,可安置居民4300余户,目前主体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水、电、煤气等配套施工,即将实现入住。”
距离小区入口不远处,有两栋3层楼高的公建设施隔街相对,邹宏璐向记者介绍这两栋楼的功用:“左边的这座楼是用于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右边的是用于开设便民菜市场,在这几栋楼的后面,我们还配建了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在当初设计和苑新城的规划方案时,我们就坚持‘低价位,高品质,多功能,低能耗,配套完善,生态宜居’的建设标准,确保各种配套公建设施一应俱全,为百姓的生活提供方便。”
随后,记者跟随邹宏璐来到1号楼1层的样板间。虽然位于1楼,但是每个户型内的阳光都没有受到遮挡,房间内显得格外宽敞明亮。邹宏璐说:“和苑新城的户型分别为55平方米的一居室和80、85平方米的两居室。为了让还迁百姓入住高品质的住宅,解决后顾之忧、一步到位,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引入了香港、日本、新加坡小户型设计的宜居理念,保证每个住户单元至少有一个房间朝南向阳,让住户一年四季可以享受阳光。在楼口处我们还配备了无障碍居住设施,也充分体现了和苑新城的‘人文关怀’,赢得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最后,当记者问到百姓最关心的房屋质量问题时,邹宏璐非常自信地对记者说:“为了将和苑新城项目建设成高品质住宅小区,能够让百姓放心入住,我们在建设之初就站在居住者的角度审视居住质量,精心组织施工,制定了详细的总控计划,将各个关键环节、关键工序内容全部纳入到总控计划中,把各项工作责任到人,规定完成时间和完成要求,严格按时间节点进行落实;同时,对项目设备、材料的选择上严格把关,依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公开招标选择供应商,保证了产品品质。目前,和苑新城项目已获得天津市‘安全文明施工工地’、‘单体结构海河杯’以及‘中冶集团优质工程’等奖项。”
拆迁居民的专享高档住宅,用来形容和苑新城确实是名副其实。和苑新城项目在本市保障房建设工作中实现了新的突破,“以人为本”的宗旨在这里落到了实处。起步区一期工程入住在即,4300余户居民即将喜迁新居;二期工程也将于2012年陆续建成入住。届时,这项由红桥区和中冶建设联合打造的高品质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项目将为市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1.8万户还迁居民将在这里安居乐业,享受专属于他们的高档住宅环境。